“生物医学电子仪器与图像处理”科研团队
作者: 时间:2023-03-23 点击数:10
1、团队成员
团队成员包括陈真诚教授、陈洪波教授、李华教授、殷世民研究员、梁晋涛教授、朱健铭副教授等。
陈真诚,男,1965年11月出生,博士,清华大学博士后,曾在美国访学1年,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负责人,广西八桂学者,主要从事生物医学电子与仪器方面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科科学基金重大科学仪器研制项目1项、面上项目2项,主持国家863重大专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各1项,主持广西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面上项目3项,科研经费达2000余万元。发表论文150余篇,其中SCI/EI收录80余篇,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7项,获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1项。
陈洪波,男,生于1972年2月。开云(中国)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博士、教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主持省部级科研项目2项,主持省部级教改重点课题和A类课题各1项,参与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8项。发表科研论文60余篇,其中SCI/EI收录论文20余篇。获得授权国家发明专利2件。研究方向为医学图像处理与模式识别、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在医学图像处理与信息分析中的应用。
李华,1978年生,博士,博士后,教授,“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第一期培养对象入选者。主要从事医疗器械等离子体灭菌机理、MEMS传感器、精密仪器与测控技术等的研究。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广西自然科学基金3项,发表SCI/EI收录论文30余篇。其中SCI收录11篇,EI收录15篇,ISTP收录5篇,申请发明专利3项。
殷世民,男,生于1968年7月,籍贯河南罗山,工学博士,博士后,研究员职称,现任开云(中国)生命与环境科学学院副院长。1990年获浙江大学计算数学学士学位,1999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信号与信息处理硕士学位,2005年获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物理电子学博士学位,2005.9-2008.8于中科院西安光机所做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博士后研究。主要从事信号处理、光电成像、干涉成像光谱、医学电子、医学图像处理、FPGA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主持或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国家科技开发项目1项、广西科技开发项目1项、广西科技基地和人才专项项目1项,发表科研论文40余篇,承担《医学数理统计方法》、《EDA技术及应用》、《医学图像处理》及《数字信号处理》4门本科生课程,年平均授课120学时左右。
梁晋涛,男,1970年9月出生,教授,博士,国家教育部“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广西“八桂学者”团队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健康工程分会委员。一直从事生物传感与智能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方面研究。主持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广西区教育厅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3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国家863项目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30篇,授权专利5项。担任“传感器原理与应用”、“电路分析基础”、“工程力学”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朱健铭,男,1984年8月出生,副教授,博士,国家教育部“生物医学传感与智能仪器”黄大年式教师团队成员,广西“八桂学者”团队成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健康工程分会委员,高等学校生物医学工程实验教学联盟成员,广西高等学校千名中青年骨干教师培育计划人选。一直从事生物传感与智能仪器、生物医学信号处理等方面的研究。主持广西区自然科学基金1项,主持完成广西区教改项目1项。参与科研项目11项,其中国家科技支撑计划1项,国家基金委重大仪器专项1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1项,国家863项目3项。获广西壮族自治区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表专业学术论文48篇,申请专利31项,其中授权专利11项。担任“医学仪器原理”、“生物医学信号处理”、“微弱信号检测”等课程的主讲教师。
2、团队研究领域
医学电子,生物医学检测设备研制,医学成像,医学信息处理等。
3、团队承担的代表性科研项目:
序号 | 名称 (下达编号) | 来源 | 类别 | 起讫时间 | 本单位到账经费(万元) |
1 | 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 (61627807)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 201701- 202112 | 825 |
2 | 基于代谢能量守恒法的无创血糖检测机理研究(61271119)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面上项目 | 201301- 201612 | 85 |
3 | 基于FPGA的傅里叶变换成像光谱仪实时数据处理系统研究 (61265006)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项目 | 201301- 201612 | 48 |
4 | 用晶格玻尔兹曼方法研究癌细胞在血管中的运动学行为 (11362005)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项目 | 201401- 201712 | 48 |
5 | 基于多模态信息的针刺治疗中风后抑郁效应评价 (81460273)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 地区基金 | 201501- 201812 | 47 |
6 | 用于C-反应蛋白检测的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研究 (61661014)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地区基金项目 | 201701- 202012 | 45 |
7 | 基于MEMS技术的敞开式离子源和微型气泵集成系统研究(61204120)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 | 青年基金 | 201301- 201512 | 28 |
8 | 无创血糖检测技术及新产品开发 (2013BAI03B01) | 科技部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1301- 201612 | 556 |
9 | 糖尿病无创血糖筛查及监测设备(2016YFC1305703) |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课题 | 课题 | 201609- 202012 | 200 |
10 | 激光采血仪研制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武汉光福生物医学工程有限公司)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 | 201301- 201612 | 75 |
4、团队代表性成果
(1)人体健康体征参数检测机理研究
目前,以糖尿病、高血压、高血脂为代表的心血管慢性病正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头号杀手。心血管类慢性疾病,属于循环系统疾病,涉及营养代谢、血流动力学及血液流变学等生理过程。对于“三高”疾病的预防和诊断,需充分综合考虑心功能信息、血压、血流、血氧饱和度、血红蛋白、糖耐量及血清胰岛素水平等生理生化体征信息,对这些人体健康体征参数的有效检测对于改善我国慢性病持续高发现状及降低医疗卫生资源消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据此开发出的人体健康体征参数检测仪器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该方面研究取得的标志性成果包括(1)无创血糖检测仪;(2)微创血液多参数生化检测仪;(3)前列腺癌/膀胱癌检测金标生物医学传感器研制;(4)肝癌早期诊断生物医学传感器研究;(5)味觉仿生感知系统研究;(6)便携式睡眠无呼吸低通气检查测试仪研究;(7)便携式多参数生理检测技术研究。
研究获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1项(906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研仪器研制项目1项(825万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85万元),国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地区项目3项(123万元)、企业项目1项(120万元);获授权国家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专利4项,外观专利1项;申请国际PCT发明专利1项,国内发明专利12项;发表SCI/EI检索论文20余篇。
(2)活体无创多通道生理生化测量仪器研制
研究类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科研仪器研制项目
研究目标:
采用光电容积法检测技术,实现血流、血压、血氧饱和度等生理参数的无创测量,同时结合MEMS多传感器集成技术,实现血糖、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心功能等多元生理生化参数的无创测量,建立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内第一套在体应用于糖尿病药效学研究的无创伤多通道生理生化参数测量仪器,为国内外糖尿病药效学研究中糖耐量和血清胰岛素水平测量的科学问题提供一种实时测试科学研究仪器。
研究内容:
(1)无创血糖检测理论优化以及无创糖耐量测量方法
(2)无创血清胰岛素水平测量方法
(3)代谢能量守恒法的热传递计算方法
(4)指端血流、血压、血红蛋白、心功能、呼吸等的测量方法
(5)无创伤多通道生理生化参数检测算法研究
(6)基于 MEMS技术的多传感器集成
关键科学技术问题:
(1)糖耐量指标的无创检测
(2)血清胰岛素指标的无创检测
(3)科研奖励,系列生物传感器制备及其检测微系统,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广西科技进步奖三等奖,2012.12
- 上一篇:下一篇: